当前位置:手动组卷 /初中语文 /按知识点
选择知识点
最新上传 最多使用
  • 1. (2023八下·柯桥月考) 某同学读了《经典常谈》后,围绕整本书做了下面的选项,其中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
    A . 这本书介绍了众多经典著作,概述了诸子百家、辞赋和历代诗文的情况,展示了我国古代思想文化的基本面貌。 B . 本书着重介绍的史书有《春秋》《战国策》《史记》《汉书》《论语》等,这些史书涉及纪传体、编年体等多种体裁。 C . 书中《诗第十二》论述了从汉武帝时期至宋代诗歌的发展历程,展现不同时期诗歌的特点和形式。 D . 这本书对知识的讲解精辟,且通俗流畅,深入浅出,从中可以感受到作者一丝不苟、精益求精的态度。
  • 1. (2018九上·仙游开学考)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 林冲性格隐忍,为人耿直有义气,面对性命之忧,他只好被迫大闹野猪林,他的“逼上梁山”反映了小说“官逼民反”的主题。 B . 鲁达找李忠、史进借盘缠赠金家父女,史进摸出二两纹银来,被鲁达嫌弃“不爽利”,侧面反映了鲁达慷慨大方、仗义疏财的性格。 C . 史进是华阴县史家庄史太公的儿子,他全身刺了九条青龙,江湖人称“九纹龙”,他是水浒中第一个出场的梁山好汉。 D . 杨志是三代将门之后,因失了花石纲高俅不容他复职,走投无路只好投身在梁中书府中,一心想着光宗耀祖、封妻荫子。
  • 1. 下列句子朗读节奏划分错误的一项是(    )
    A . 是故/学然后知不足 B . 壮/有所用,幼/有所长 C . 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 D . 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
  • 1. 学校文学社拟举办一场以“题好一半文”为主题的审题经验分享会,九(1)班同学决定从大家最熟悉的课文题目入手,探究审题的奥秘,请你参与其中,完成下面的任务。

  • 1. 九(1)班同学为“枭逢鸠”这则寓言故事制作了一张审题思维导图,请你结合故事内容完成下面的任务。

    匆匆赶路的猫头鹰遇到斑鸠。斑鸠问它:“你要到哪儿去?”猫头鹰回答:“我打算搬到别的地方去。”斑鸠不解地问:“为什么呢?”猫头鹰说:“这里的人都讨厌我的叫声。”斑鸠说:“你只要改变自己的叫声就可以了。如果不改变你的叫声,即使到了别的地方,还是会惹人讨厌的。”

    1. (1) 仔细阅读故事内容,将下图填写完整。

    2. (2) 在认真审题的基础上,列出两三个写作的主题,并将自己归纳的主题与同学交流。
  • 1. 请结合语境,按照括号中的提示补全发言内容。

    2023年10月10日,伴随着闭幕式的烟花在杭州的天幕绽放,第十九届亚运会顺利落下惟幕。在这15天里,我们见证了一场场激烈对决,也看到了无数运动员顽强拼搏的身影。某班计划开展“探寻杭州亚运的独特魅力”班会活动,并邀请小文同学上台发言。

    【发言内容】

    “江南忆,最忆是杭州。”杭州亚运盛会让千年古都以一个底蕴深厚、乐观包容、面向未来的多元立体形象展现在世界人民面前。

    这是一场① (概括杭州亚运会特点)的盛会。作为抢占数字浪潮先机的“数字之城”,杭州将许多全球首推、首创、首用的应用和科技全方位贯穿于亚运办赛、参赛、观赛,将体育盛会和尖端前沿的科学技术碰撞融合,让亚运呈现出别具一格的科技魅力。

    这是一场② (概括杭州亚运会特点)的盛会。从场馆建设到水电供应,从服务保障到城市提升,生态之美与亚运之城浑然一体,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画卷徐徐铺展。杭州以体育活力和绿色生活的沉浸式体验,沿着生态优先的道路,营造出绿水青山间的绿色魅力。

    这是一场③ (概括杭州亚运会特点)的盛会。亚运的每一个元素都从传统中提炼,并在诠释中创新,以包容开放的姿态向世界展现江南的人文底蕴和中华文明大气开放的内涵。如亚运志愿者的代称“小青荷”,④(介绍“小青荷”所包含的文化意蕴)。杭州让体育与文化交相辉映,用温婉的江南底蕴在世界共同的集体记忆中增添了一抹独特的人文魅力。

    以体育为载体,向八方来客讲好“中国故事”,展现“中国力量”,传递“中国温度”,“心心相融,爱达未来”的杭州亚运会将成为共创亚洲和世界美好未来的一个重要契机。

  • 1. 阅读归纳。请根据阅读积累,把表格补充完整。

    《艾青诗选》研学任务表

    创作年代

    20世纪30年代

    1978年以后

    代表作品

    《我爱这土地》

    名句摘抄

    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

    活着就要斗争/在斗争中前进/即使死亡/能量也要发挥干净

    把握意象

     

    鱼化石

    分析特色

    采用自由、近乎散文化的诗行

    结构整齐,运用了象征的手法

    诵读诗歌体会情感

    读这名句,应该用③的语调,因为我能体会到诗人对祖国深深的热爱。

    读这名句,应该用激昂的语调,我能体会到诗人④

  • 1. 阅读下面的文段,完成各题。

    【甲】

    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逆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选自《记承天寺夜游》)

    【乙】

    已卯上元,予在州,有老书生数人来过,曰:“良月嘉夜,先生能一出乎?”予欣然从之。步城西,入僧舍,历小巷,民夷①杂糅,沽纷然。归舍已三鼓矣。舍中掩关熟睡,已再鼾矣。放杖而笑,就为得失?问先生何笑,盖自笑也,然亦笑韩退之③钓鱼无得,更欲远去,不知走海者未必得大鱼也。

    (选自《书上元夜游》)

    【注】①夷:指当地少数民族。②过:指苏轼的小儿子苏问。③韩退之:即韩愈。

    1. (1) 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相同的一组是( )
    2. (2) 用现代汉语翻译选文中的划线句子。

      ①月色入户,欣然起行。

      ②过问先生何笑,盖自笑也。

    3. (3) 下列对选文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4. (4) 吕叔湘曾评价苏轼的文章:“或直抒所怀,或因事见理,处处有一东坡,其为人,其哲学,皆豁然呈现。”请结合两篇选文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 1. 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使用最恰当的一项是( )
    A . 莫高窟是无数大师前仆后继 , 用智慧和汗水建造出来的一座瑰丽的艺术宫殿。 B . 多少年来,几代执着的中国人殚精竭虑地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努力奋斗。 C . 司马迁研读各家史著,搜罗天下遗闻轶事,断章取义 , 终著成《史记》一书。 D . 广东加快湾区融合发展,就像驶向更宽广海域的大船,鼓满风帆、一气呵成
  • 1. 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 . 创新是科技发展的原动力,能否培养具有创新能力的人才,是保持科技创新优势的关键所在。 B . 近年来,中国出境游公民的素质明显加强,多数境外受访者表示对中国游客的形象大有改善。 C . 历史文化的滋养,既在思接千载的历史回眸之中,也在可感、可知、可参与的切身体验之中。 D . 在日益激烈的全球化市场竞争中,我们所缺乏的,不是发展机遇,而是勇气不足,谋略不当。
1 2 3 4 5 下一页 共1000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