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手动组卷 /初中语文 /按知识点
选择知识点
最新上传 最多使用
  • 1. 阅读下面的文段,回答问题。

    枫香印染,是民间最古老的印染工艺之一,被yù①____为“布依族不需出土的文物”。

    枫香印染历史悠久,传承不息,时至今日仍然流行于贵州省的惠水、麻江等地区。当地的布依族民众喜欢把它运用到衣裙、挂饰、床单、被褥上,形成了一套行之有效的经验做法。一幅幅蓝白画布色泽鲜艳,对比强烈,huǎng②____若瓷器表面的青花。枫香印染在当地布依族民众的喜爱和依恋中侥幸焕发生机,反过来又滋养着当地人的灵性和觉悟,如此相得益彰

    枫香印染作品上的典型图样有“双凤朝阳”“鲤鱼串珠”等。古朴的图案,融入了布依族群众朴实纯真的感情和对美好生活的无限向往。

    时光流转并没有cuī cán③____枫香印染昔日的风采。它愈发光彩照人,它那素雅的图案、悠长的古韵和浓浓的民族风情打动了越来越多的人,成为人们竞相购买收藏的对象。多年来经过当地人持之以恒地保护与传承,枫香印染这一古老的民族民间工艺之花,得到了精心地培育,绽放出更加绚丽的光彩。

    1. (1) 请根据上面文段的语境和拼音,用楷体字写出横线处的汉字。
    2. (2) 上面文段中加点词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
  • 1. 小说像一部生活的教科书,陶冶性情,净化心灵,引领人们了解丰富多彩的大千世界。临近期末,九年级(1)班在班主任的指导下,开展“走进小说天地”系列活动,请你参与并完成下列任务。
    1. (1) 为出好这次活动的黑板报,惠惠找来了下列关于“小说”的材料,但思路有些紊乱,请你帮她调整语序,下列最恰当的一项是(   )

      ①我们读小说,实际上也就是随着小说家的笔触,神游于小说所虚构的世界之中

      ②小说离不开虚构和想象

      ③当然,想象不要太离谱,要尽可能遵循原作的思路

      ④其实,这种想象的快乐不是小说家的专利,也可以通过你自己的尝试来获得

      ⑤与小说中的人物同呼吸,共命运

    2. (2) 在交流小说阅读方法时,有一部分同学谈到了如下困惑,请你为他们“指点迷津”。

      希希:书海茫茫,我都不知道从何下手,应该读哪些小说。

      梅梅:我每天要做作业、上兴趣班,哪有时间读小说啊?

      丽丽:读过的内容很容易忘记,留下深刻印象的不多。

      ①向学校提建议:

      ②向同学提建议:

    3. (3) 在活动总结时,小禹用了一组排比句作结。下面是部分内容,但其中有两处表述不妥,请你找出来并提出修改意见。

      读小说,学见识,明为人之道。从中年闰土的一声“老爷”中,我们见识了封建社会尊卑等级制度的陋俗,感受到真情被撕裂的悲哀;从于勒对菲利普夫妇的态度变化中,我们看到了资本主义社会中赤裸裸的金钱关系,感受到人性被金钱扭曲的可怜;从杜小康的孤独之旅中,我们懂得了人生需要艰苦的练习,感受到不经历风雨,就不能真正长大成人的道理……

  • 1. 阅读下面的文段,回答问题。

    人生不可以“满”而自足

    卞文志

    ①曾读过一个名为《满了吗》的故事,说的是有个徒弟学艺三年,认为自己技艺在手可以出师了,于是便向师父提出请求。师父未回答,而是拿出一只装满石子的碗,问徒弟:“满了吗?”徒弟回答:“满了。”师父又抓了一些沙撒进碗里,问:“满了吗?”徒弟回答:“满了。”师父又在碗里撒上石灰,仍没有溢出,再问:“满了吗?”徒弟点了点头说:“满了!”师父又向碗里倒入一些水,问:“满了吗?”徒弟见状,略有所悟,终于无言以对。

    ②师父的所为是在提醒徒弟;石子满了还有沙子,沙子满了还有水,怎么可以轻易断定碗中所盛之物“满了”呢?这告诉我们:学无止境,技无穷止,无论何时何地,人生都不可以因“满”而自足。因为在这个世界上,大凡有进取心的人,其理想和追求都不会有“满了”的时候。月亮再美丽,也有阴缺的时候;岩石再坚硬,也经不住无休止的风化;白玉再光洁,也会有微小的瑕疵……

    ③做到人生不以“满”而自足,每个人都应具备“海绵精神”。人生在世,虽然苦短,但一步步走下去却十分漫长,因而在人生的征途中要不停地汲取,吐故纳新,永不自满、永不懈怠、永不停步。哲人说:“不满足是向上的车轮。”一旦认为自己已经“满了”而自足,前进的车轮就会倒退,进取的思想就会滑坡;停滞不前的人生如同一潭死水,推而不进的灵魂将会跌入命运的低谷。“一章三遍读,一句十回吟”,是读书永不觉“满”的无穷无尽。多少人正是用这样的不自满、不自足,达到了学习、修养和工作的进步。

    ④做到人生不以“满”而自足,应时刻把它当作生活的智慧和生活的态度。不以“满了”为自足,方会有宁静致远的精神追求、滴水穿石的坚忍执着、厚积薄发的人生理念、忧先乐后的胸怀气度。有了这样的智慧和态度,就能摆脱私欲羁绊,视名利淡如水,看事业重如山;就能排除世俗的干扰,靠真本事立身,靠干实事进取;就能战胜前行路上的挑战,一步一个脚印,拾级而上,奋力登攀。

    ⑤梁启超在赞美曾国藩持之以恒地学习和从不自足的追求精神时说:“曾文正在军中,每日必读书数页,填日记数条,习字一篇,围棋一局……终身以为常。”我们常说,命运垂青那些有准备的人。这种有准备的人就是那不以“满了”为自足者,奇迹和运气不可能眷顾那些“三天打鱼,两天晒网”的人。在现实生活中,很多人不是失败在成功的起点,而是失败在通向成功的途中。因为失败者在通往成功的道路上被荆棘绊倒之后,就没有再继续坚持下去。所以,我们在工作和学习中要经常问问自己“满了吗”,以此来提醒和鞭策自己。

    ⑥做到人生不以“满”而自足,必须克服骄傲自满的心态。当下有很多人有了文凭、有了几年的工作经验就在工作岗位上飘飘然起来,觉得自己“满了”,于是书读得少了、工作不认真了、他人的忠告不肯听了。其实,无论何时何地,我们都没有资格自满;在工作上不管取得怎样的成绩,我们都不能骄傲。如果你在前进的征途中不思进取,自以为大脑库存的东西已经“满”的时候,这时,不妨将自己的心智从自以为是中暂时抽离出来,给自己的思想按一下暂停键。这样不仅可以进一步看清事物的本质,也能虚心采纳各方意见,以利于随时找到应对之策,从而在更敏锐的智慧中做出更好的选择。

    ⑦总之,人生决不可以“满”而自足。当你觉得自己“满了”而自足时,就暂停一下,让自己在“自满”中换一种思维方式,重新找到前进的方向,找回自己前进的动力,变“自满”为“不足”,在工作和学习中坚持不懈地向前奋进。

    (选自《中学生之友》,有删改)

    1. (1) 利用框架图可以帮助梳理文章的论证思路。阅读了文章之后,婷婷画了一幅框架图,其中有误的一处是(   )

    2. (2) 下列关于文章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3. (3) 揣摩下列句子,回答括号中的问题。

      做到人生不以“满”而自足,每个人都应具备“海绵精神”。(“海绵精神”在文中具体指代什么?)

    4. (4) 论述观点需要合理且充分的论据。下面材料放在文章第几段最合适?请阐述理由。

      材料:金庸曾说:“我做什么事都不求速成,但求在缓慢中坚持。”曾经有十几年,他每天坚持一手写社评,一手写武侠小说,他的那些长篇巨著就是在办报和杂务的空隙中累积而成的。无怪乎他笔下出现了凭借一颗淳朴的心和一股水滴石穿的毅力成为绝顶高手的郭靖!

  • 1. 文题

    木心在他的诗作《从前慢》中说:“从前的日色变得慢,车、马、邮件都慢,一生只够爱一个人。”时光悠然,不快不慢,其实是对人生的一种提醒。慢生活不仅是一种状态,更是一种心态。用心去享受生活的美好,享受每一杯茶的滋味,享受每一次的相聚。

    请以“慢下来的时光”为题目,写一篇600—700字的文章。

    写作提示与要求:

    ①明确“慢”的含义,“慢”是一种相对于“快”而言的生存法则。

    ②详略得当,要有具体的事例,要有具体的心理变化过程。

    ③有逻辑地表达自己从中获得的发现、感悟、思考等。

    ④符合生活常理,内容健康,文体明确。

    ⑤勿抄袭、套作,勿泄露考生姓名、校名等信息。

  • 1. 古代诗文阅读

    余为夷陵令时,得琴一张于河南刘几,盖常琴也。后做舍人 , 又得琴一张,乃越琴也。后做学士,又得琴一张,则雷琴也。官愈高,琴愈贵,而意愈不乐。在夷陵时,青山绿水,日在目前,无复俗累,琴虽不佳,意则萧然自释。及做舍人、学士,日奔走于尘土中,声利扰扰盈前,无复清思,琴虽佳,意则昏杂,何由有乐?乃知在人不在器,若有以自适,无弦可也。

    (节选自欧阳修《书〈琴阮记〉后》)

    【注释】①夷陵:地名。②舍人:官名。③萧然:悠闲,潇洒。

    1. (1) 欧阳修曾先后得到三张不同的琴,其中不包括(   )
    2. (2) 从《醉翁亭记》和本文来看,欧阳修“意不在酒”、乐“不在器”,那么他真正追求的是什么呢?请结合《醉翁亭记》和本文,简要分析。
    3. (3) 下列各组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一致的一项是(   )
  • 1. 《水浒传》里,同一人物在不同情节中,其称谓也会发生变化。根据情节,下列应该填入语段横线上的称谓是(   )

    第三回史大郎夜走华阴县____拳打镇关西“俺只指望痛打这厮一顿,不想三拳真个打死了他。洒家须吃官司,又没人送饭,不如及早撒开。”拔步便走,回头指着郑屠尸道:“你诈死,洒家和你慢慢理会。”一头骂,一头大踏步去了……

    A . 鲁智深 B . 花和尚 C . 鲁提辖 D . 天孤星
  • 1. 根据所给信息默写相应内容。
    1. (1)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曹操《观沧海》)
    2. (2) ,落花时节又逢君。(杜甫《江南逢李龟年》)
    3. (3) ,铁马冰河入梦来。(陆游《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
    4. (4) ,定然有美丽的街市。(郭沫若《天上的街市》)
    5. (5) ,我言秋日胜春朝。(刘禹锡《秋词》)
    6. (6) 李白的《峨眉山月歌》中,点明远游路线,抒发依依惜别之情的诗句是:
    7. (7) 不道义得来的钱财和地位都要拒绝,廉洁自律、淡泊名利,是我们做人的严格要求,正如孔子在《论语》中说
  • 1. 阅读下面的文段,回答问题。

    多 肉

    ①不知是因为什么活动,办公楼后面的广场上撑起了一排太阳伞,像是青天白日里凭空冒出来的一排大蘑菇。 太阳伞下面有一些小摊。有毛绒玩具,用手摸,很柔软;有动漫人物手办,很可爱,看哪一个都喜欢;有陶瓷工艺品,拿起来看,只看不买;有咖啡,可以用小纸杯品尝;有茶叶,不知是来自哪里的茶叶,但一定不是什么名茶;还有套圈游戏——把塑料圈抛出去,套中的东西,就归你所有。很不好套中。偏偏有人看中了某样东西,非要得到不可,就要努力试一试。

    ②在一把太阳伞下,一张简易的桌子上,摆满了多肉植物。 都是小小的,一盆挨着一盆,挤在一起,但井然有序;盆里鲜活的植物,仿佛都在呼吸着,像鱼缸里挤在一起的鱼。

    ③我喜欢这样的植物。与世无争似的,小小的、静悄悄的,把自己盛在一个小小的空间里。只有很小一块田地,但足够安置自己。 没有不满,没有不安。 它们看起来是平静的,安详的,从容的。没有一株想从盆里跳脱出来。世界很大,只占一隅;资源很多,只取些许。 没有大的欲求,也没有大的痛苦。

    ④每个花盆都不一样,形状、釉色、纹理不一样;每一株植物也不一样,茎秆、叶片、姿态都不一样。每一株看起来都惹人怜爱,都想捧在手掌里,挨得更近了观看。 多鲜活的生命,多可爱的生命,多神奇的生命啊。

    ⑤我想买一株,放在办公桌上。“好养吗?”我问那人。“好养,基本不用管。”“不需要阳光,对吧?”“对,放在室内,不需要光。”“多长时间浇一次水?”“半个月浇一次水就行。”“不用给它施肥吗?”“不用,它可以养活自己。”

    ⑥我从中选了一个,好看的蓝釉的小盆,一株只有几片叶子的多肉——我恰恰是看中了它的叶片的稀少。往前走,又遇到一个多肉小摊,我又看中了其中一株,这株和上一株不同,它有粗壮的硬化的茎秆,茎秆上头有几片叶子,像是一棵小型的面包树。我很喜欢它的样子,就也买了下来。

    ⑦回到楼上,我把两个小盆放在办公桌上,左边一个蓝釉的,右边一个绿釉的,中间是笔记本电脑,看起来很对称;左看看右看看,我又觉得有点怪——好像是上供一样!

    ⑧我每天坐在电脑前,面对着一块屏幕,两个小花盆分立两侧,我的目光稍一歪斜,就能看到它们。有一盆看起来很正常,安然无恙,就是茎秆粗壮那个,简直就像一棵小树,在它的一亩三分地上岿然不动。 而另一株呢,茎秆日渐枯萎了,我赶忙给它喂水。

    ⑨后来,健康的还是健康着,枯萎的继续枯萎,本来碧绿的叶干枯了,掉落在花盆的细砂里。但是枯萎的,从它的底部生长出一个分支,分支上长出两片新的肥厚的碧绿的叶。它并没有死亡。主路走不下去,它又另辟蹊径,找了一条新的路,让自己存活下去。

    ⑩一个向我展示的是岿然不动的静态的生命力,一个向我展示的是挣扎、探索式的生命力。我都看在眼里。我也受了一点启发。我想,虽然这世间纷纷扰扰,但只要像它们一样笃定平静,也许就可以是岁月静好。

    (摘自《名家散文随笔》)

    1. (1) 下列对文章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2. (2) 结合内容说说作者为什么喜欢多肉这样的植物?
    3. (3) 作者文章结尾说“我也受了一点启发”,请你说说作者得到怎样的启发? 作者想借此表达怎样的情感?
    4. (4) 两株多肉,一个展示的是岿然不动的静态的生命力,一个展示的是挣扎、探索式的生命力。而你喜欢哪种生命形态呢?请你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谈谈。
  • 1. 阅读下列甲乙两段文言文,回答问题。

    生木造屋

    高阳应①将为室家,匠对曰:“未可也,木尚生,加涂其上,必将挠②。 以生为室,今虽善,后将必败。”高阳应曰:“缘③子之言,则室不败也——木益枯则劲,涂益干则轻,以益劲任益轻则不败。”匠人无辞而对,受令而为之。 室之始成也善,其后果败。

    —《吕氏春秋·别类》

    【注释】①高阳应:宋国大夫 ②挠:弯曲 ③缘:按照

    1. (1) 下列对文章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2. (2)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3. (3) 结合内容说说你从这个故事悟出了什么道理?
  • 1. 阅读下列诗歌,回答问题。

    旅夜书怀

    杜甫(唐)

    细草微风岸,危樯独夜舟。

    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

    名岂文章著,官应老病休。

    飘飘何所似?天地一沙鸥。

    【注释】公元765年1月,杜甫辞去节度使参谋职务,居住在成都草堂。4月,好友严武死去,杜甫在成都失去依靠,离开成都草堂,携家眷由成都乘舟东下,经嘉州(今四川乐山)、榆州(今重庆市)至忠州(今四川忠县)的途中写下此诗。

    1. (1) 下列对诗歌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2. (2) 清代纪昀评价此诗说:“通首神完气足,气象万千,可当雄浑之作品。”请你结合诗歌具体的语句说说诗歌是怎么体现这一特点的?
上一页 3 4 5 6 7 下一页 共1000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