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初中历史 /中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2024年中考历史一轮复习备考精练卷(25.封建时代的亚洲国...

更新时间:2024-04-01 浏览次数:23 类型:一轮复习
一、选择题
  • 1. (2022九上·南海期末)  大化改新期间,日本以唐都长安为模型,首先在奈良,然后在京都建立了帝国新都。不过其中的庙宇、楼阁、神龛和花园都具有日本的特征。由此可见,日本文化(  )
    A . 具有相对独立性 B . 保守特征明显 C . 以建筑技术为主 D . 源于模仿中国
  • 2. (2023九上·香洲期末) 中国的造纸术、指南针、火药等重大发明和印度的棉花、食糖等传入欧洲,促进了欧洲文明的发展。在此传播过程中担当了沟通东西方文化角色的是( )
    A . 古埃及人 B . 日耳曼人 C . 阿拉伯人 D . 印第安人
  • 3. (2023九上·香洲期末) 《作坊里的日本》中写道: “古代史上,日本在亚洲拜认了第一位老师,向老师学习,进行了一次重要的改革,解放了社会生产力,促进社会经济的发展。”这次改革使日本( )
    A . 进入幕府统治时期 B . 成为中央集权制的封建国家 C . 走上军国主义道路 D . 推行锁国政策抵御西方侵略
  • 4. (2023九上·长沙期末) 恩格斯在《自然辩证法导言》 中指出: “在罗曼语诸民族那里,一种从阿拉伯那里吸取过来并从 新发现的希腊那里得到营养的明快思想,愈来愈根深蒂固,为十八世纪的唯物主义作了准备。 ”对 此理解最准确的是( )
    A . 阿拉伯人创造了有自己特色的阿拉伯文化 B . 阿拉伯文化的形成深受伊斯兰文化的影响 C . 阿拉伯为世界文化的发展作出了卓越贡献 D . 阿拉伯帝国是当时世界上疆域最大的帝国
  • 5. (2023九上·长沙月考) “宇宙间唯一的神是‘真主’安拉……大家都应信仰‘真主’,而不要信仰本部落的神。”独尊安拉的宗教是 ( )
    A . 佛教 B . 道教 C . 基督教 D . 伊斯兰教
  • 6. (2023九上·剑阁期末) 从“大化”开始,日本共有247个年号出自中国古籍。大化年间,通过学习中国的文化与典章制度,日本社会发生的实质性变化是( )
    A . 天皇从此掌握了国家实权,直至二战结束 B . 缓和了各种社会矛盾,稳定日本社会秩序 C . 全面引进了中国先进的政治经济文化制度 D . 使日本发展成为一个中央集权制封建国家
  • 7. (2023九上·内江期末) 646年,孝德天皇仿照唐朝的典章制度进行了一系列改革。这次改革政治上( )
    A . 建立中央集权 B . 废除私地私民 C . 废藩置县 D . 建立民主政治
  • 8. (2023九上·巧家期末) 下面图示中①处方框中应填写的是(  )

    A . 阿拉伯人 B . 希腊人 C . 奥斯曼人 D . 意大利人
  • 9. (2023九上·大足期末) 《全球通史:从史前史到21世纪》写道:“6世纪起,中国文明大规模传入日本⋯⋯那些游历‘天朝’的日本人⋯⋯回国后所起的作用更为重大。”“游历‘天朝’的日本人”所推动的变革最终导致了日本(   )
    A . 由奴隶社会发展成封建社会 B . 建立了统一的大和政权 C . 进入了漫长的幕府统治时期 D . 开始进入资本主义社会
  • 10. (2023九上·伊犁哈萨克期末) 从646年开始,日本仿效唐朝的典章制度,进行了一系列改革,史称“大化改新”。对于“大化改新”“新”在何处,以下你认为最合适的观点是( )
    A . 严重削弱了天皇的权力 B . 建立了部民制度 C . 使日本发展成为一个中央集权制的封建国家 D . 王室和贵族各有自己的私有领地
  • 11. (2023九上·伊犁哈萨克期末) 这张知识卡片摘录了阿拉伯人的重要成就。这说明阿拉伯人( )

    把希腊典籍译为阿拉伯文。

    把中国的指南针传到欧洲。

    把印度的棉花传到欧洲。

    A . 阻碍了东西方文化交流 B . 建立了世界上最大帝国 C . 建立了一个穆斯林公社 D . 促进了东西方文化交流
  • 12. 右图两件文物能佐证( )

    倭王印   和同开琲

    A . 幕府统治源远流长 B . 大化改新经济改革 C . 古代中国边疆管辖 D . 日本深受中国影响
  • 13. 阿拉伯数字起源时间相当于中国汉代,后随着阿拉伯帝国的扩张,传入亚洲、非洲、欧洲 部分地区。数字形式发展为东、西两种形式。亚洲用东式,非洲、欧洲用西式。对此理解 正确的是,阿拉伯人( )
    A . 是阿拉伯数字创造者 B . 善于吸收被征服地文化 C . 推动了世界文明发展 D . 造成欧亚非的文化隔阂
  • 14. 在穆斯林统治的几个世纪里,各大城市经常就学院和图书馆的数量和质量展开竞争,后伍麦叶王朝的统治者经常派人去亚历山大、开罗、巴格达等图书市场收集并购买珍本。据说一次购书不下40万册。这一现象说明阿拉伯帝国( )
    A . 全面继承欧洲文化 B . 引领了世界文化发展 C . 积极吸收域外文明 D . 加紧了对外扩张步伐
  • 15. 日本政府将大化改新以来天皇诏令编撰成正规法令,之后文武天皇颁布《大宝律令》,将《周易》《尚书》《论语》等作为大学或国学的必修课程。这反映了日本(    )
    A . 文化具有独立性 B . 善于学习借鉴 C . 改革成效不显著 D . 保守特征明显
  • 16. 6、7世纪之交,阿拉伯半岛局势动荡,各种矛盾相互交织,整个社会陷于前所未有的危机之中。波斯占领时期,把商路转移到波斯湾和两河流域,这导致阿拉伯商业萧条,农业生产濒于崩溃,靠贸易生活的人陷入困境,从而加剧了阿拉伯社会的贫富分化,阶级矛盾日趋激化。生存的艰辛与社会的动乱,使阿拉伯人传统的多神崇拜信仰体系开始瓦解。因此,当阿拉伯人幻想借助神的力量摆脱困境时,伊斯兰教应运而生。这段材料反映的是(    )
    A . 伊斯兰教产生的背景 B . 伊斯兰教的传播 C . 阿拉伯帝国的建立 D . 阿拉伯帝国的灭亡
  • 17. (2023九上·茂名月考) “帝国存在了600多年,最强盛的时候,疆域东起印度河和中国唐朝边境,西至大西洋沿岸,北接拜占庭帝国,南临印度洋。它的兴起改变了周边许多民族的发展进程,在中世纪产生了非常重要的影响。”这一帝国是( )
    A . 波斯帝国 B . 亚历山大帝国 C . 西罗马帝国 D . 阿拉伯帝国
  • 18. (2023九上·电白期末) 9世纪初,哈里发为给伊斯兰神学寻找“理论支持”,竭力鼓励并组织学者对希腊古典哲学的大规模翻译活动。……大批希腊、印度和波斯的哲学、科学和医学名著的译本经整理、注释之后,相继问世。这反映出,阿拉伯人( )
    A . 创造了独具特色的阿拉伯文化 B . 担当了沟通东西方文化的角色 C . 为阿拉伯的扩张作了思想动员 D . 为古典文化的传承作出了贡献
  • 19. 公元622年穆罕默德徙居麦地那并颁布了《穆斯林宪章》:“无论何事发生歧疑争端……均须服从真主及其使者穆罕默德判断裁决。”材料说明穆斯林公社最大特征是( )
    A . 政教合一 B . 中央集权 C . 等级制 D . 君主专制
  • 20. 日本大化改新时提出了“和魂汉才”的口号,例如中国的佛教、儒学变成了适用于日本民族心理素质和社会状况的意识形态,而对于那些与日本社会发展不相适应的,如“科举制”,日本并未移植引入。材料说明日本对外来文化( )
    A . 具有盲目性 B . 选择性吸收 C . 具有排他性 D . 全盘性吸收
二、材料分析题
  • 21. (2024九上·期末)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阿拉伯帝国介于东西方之间,而且直接与大唐帝国、拜占庭帝国以及印度等文化昌盛的古老大国为邻,因而也吸收了东方和西方文化中许多先进的东西。

    【材料二】中世纪的阿拉伯人继承和发展了古代希腊的理性传统,在实验科学、医学、化学、数学、天文等各方面取得了领先全球的成就。从12世纪开始,许多希腊哲学著作的阿拉伯文译本又重新译成欧洲各种文字,欧洲人才重新听到亚里士多德的名字,接触到真实的希腊古典哲学著作。从阿拉伯世界涌来的知识潮流,给欧洲带来了向心灵解放的“大跃进”.......导致了文艺复兴的到来。

    一蔡德贵《中世纪阿拉伯人对哲学和科学的贡献》,有改动

    【材料三】交流互鉴是文明发展的本质要求。……文明交流互鉴应该是对等的、平等的,应该是多元的、多向的……我们应该以海纳百川的宽广胸怀打破文化交往的壁垒,以様收并蓄的态度汲取其他文明的养分,促进亚洲文明在交流互签中共同前进。

    一一习近平在亚洲文明对话大会开幕式上的主旨演讲

    1. (1) 材料一中说阿拉伯帝国“吸收了东方和西方文化中许多先进的东西”,请以中国为例举出史实加以说明。
    2. (2) 根据材料二,概括阿拉伯人对欧洲社会的影响,并结合材料一说明阿拉伯人在东西方文明交流中所起的作用。
    3. (3) 根据材料三,概括文明交流互鉴的主要特点。在世界文明交融的浪潮中,中华文明如何才能绽放异彩?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