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初中语文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河南省洛阳市洛宁县2023-2024学年九年级上学期语文10...

更新时间:2024-02-29 浏览次数:8 类型:月考试卷
一、积累与运用。(22分)
  • 1. 学校拟开展“发扬革命传统,弘扬民族精神”主题研学活动。以下是主持人小洛准备的部分材料,请你帮他完成下题。

    站起来,是一种超然的境界,然的气gài①____,昂然的精神。奋斗途中的头破血流是生命一面鲜红的旗帜。如果我们能捂紧重的伤口,挺起胸膛,站直腰杆去对待任何事情,那么,又有什么困难不能克服呢?一个有勇气从灾难中站起来的民族,是不可小觑的。一个有决心从废xū②____上站起来的城市,是不可低估的。一个有志气从屈辱里站起来的人,是不可等闲视之的。诚然,并非每个人都能站成直插云xiāo③____ 的擎天柱;并非每个人都能站成叱万里的风雷。但你至少能站成一种正气,一线坚贞,一份坦荡,站出自己不羁的性格!

    1. (1) 依次给加点的字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A . lǐng chuāng  chà B . lǐng  chuàng  zhà C . lǐn chuāng  zhà D . lǐn   chuàng  chà
    2. (2)  语段中加拼音的字,书写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A . ①概 ②墟  ③霄 B . ①慨  ②墟  ③宵 C . ①概 ②虚  ③霄 D . ①慨  ②虚  ③宵
  • 2. 小洛想引用古诗文名句,请帮他补写。

    畅游红色故土,饱览大好河山。让我们一起漫步山水之间,感受大自然的美妙。曹操领我们游览沧海时,“水何澹澹,”(《观沧海》);王湾带我们领略北固山下的风光“,风正一帆悬”(《次北固山下》);欧阳修给我们展现醉翁亭的旖旎风光“,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醉翁亭记》);夕阳西下,马致远踽踽独行,“枯藤老树昏鸦, ”(《天净沙·秋思》);李商隐滞留巴山,连绵夜雨带给他无尽的惆怅“”(《夜雨寄北》)。

  • 3. 小洛关注到“长征精神”,这是他找到的几句话,请你帮他合理排序( )。

    “每一代人有每一代人的长征路,每一代人都要走好自己的长征路。”

    相信我们一定能不负先辈重托,不辱历史使命,走好我们这一代人的长征路。

    ①我们要树立远大目标,刻苦学习,为报效祖国打好扎实的基础。

    ②想今朝,我们应如何珍惜幸福生活,继承和发扬英雄们的奋斗精神?

    ③然后在实践中历练,面对各种艰难险阻,挺身而出,攻坚克难。

    ④忆往昔,先辈们披荆斩棘,浴血奋斗,换来今天的和平岁月。

    A . ①④③② B . ④③①② C . ④②①③ D . ①②④③
  • 4. 中华民族,英雄辈出。小洛找到以下英雄人物,请你选择一个,仿照示例,为其写一句赞颂语,或概述其主要事迹,或赞扬其精神品质。

    备选英雄:黄继光 郑成功  焦裕禄

    示例:鲁迅——一个用笔做武器,与庞大的黑暗势力战斗一生的文化战士。

  • 5. 同学们为“我和我的祖国”文艺会演准备节目,小洛想排演爱国诗歌吟诵节目,他想从陆游的《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艾青的《我爱这土地》、舒婷的《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这三部作品中,选取一部进行吟诵。从作品内容或情感上来看,你会向他推荐哪一部?要求:语言要简明、连贯、得体。请你给小洛推荐一首诗歌,并阐述你的理由。
二、现代文阅读(共28分)
  • 6. 阅读下文,完成下题。

    最美的勋章

    ①30多年前,体检合格后,一位接兵干部前来我家做家访。他郑重而又热情地对我说:“我们的部队在西藏,那里非常艰苦,你愿意去吗?”我几乎不假思索地脱口而出:“愿意!”一声“愿意”,让我从此与西藏结下不解之缘;一声“愿意”,也成为我无悔的青春誓言。

    ②穿上军装,在内地经过半年集训后,我们沿着当年十八军进军西藏的足迹,向心中的圣地进发。

    ③那时新兵进藏,不像现在可以乘飞机、坐火车,部队能提供的交通工具只有“老解放”汽车。车上没有座位,没有氧气设备,车厢还四面透风。A.我们不管这些,爬上汽车大厢,用背包当座椅,身挨身、脚抵脚,用快乐和向往把车厢塞得满满的,以勇敢的心去迎接高原风雨的洗礼。

    ④4月,高原冰雪开始消融。车过二郎山,眼前出现梦幻般的景色:蓝天白云下,盛开的杜鹃花漫山遍野,五颜六色的花簇宛如多彩的哈达,献给远方的客人。如诗如画的景色,顿时点燃了我们的青春热血。一路上,一辆辆军车就像一面面彩旗,迎风招展。我们唱着嘹亮的军歌,翻山越岭,迎风斗雨,勇往直前。

    ⑤随着海拔的增高,高原缺氧向我们袭来。车到理塘兵站,正是午餐时间。在排队打饭时,一名新兵突然身子一歪,倒在饭筐边。接着,一个、两个、三个……仅十几分钟时间,先后有5名新兵倒在饭堂里。在一片惊呼声中,只见卫生员拿着氧气袋飞身前往抢救。吸着氧气,5位战友脸色由白变红,很快苏醒过来。高原缺氧没有吓倒我们,等战友苏醒后,大家又爬上车厢继续上路。长路漫漫,经过14天的长途跋涉,我们终于到达目的地——林芝。

    ⑥林芝,素有“西藏江南”之称。这里有林立的雪峰、茂密的森林、碧绿的青稞地,藏家农舍如繁星撒落在尼洋河两岸,一眼望去,美不胜收。在写第一封家信时,我激动地告诉家人,我当兵的地方叫林芝,这里是西藏最美的地方。

    ⑦然而,高原赠送给我们的不单是美景,更多的是风霜雨雪。等真正融入高原、融入部队,我才知道这里的生活远非想象中那样美好。

    ⑧20世纪80年代,西藏的交通尚不发达,部队生活物资十分匮乏。到了冬季,蔬菜供不上,只能用脱水干菜代替,餐桌上见不到一点绿色。进藏不久,我们的嘴唇就开裂了,早晨醒来鼻孔里布满血痂。

    ⑨这还不算什么,野外生存条件更差。部队开赴野外驻训、施工时,热食难以保障,啃干粮成了家常便饭。中午,连队给每人发一块压缩干粮,一个橘子罐头或什锦菜罐头。刚开始,大家觉得新鲜,可时间长了,吃着吃着就开始反胃。

    ⑩严酷的生活考验,并没有动摇我们扎根高原的意志。在老兵们的带动和鼓励下,我们很快适应了高原生活,并开始从苦中嚼出甜来。部队蔬菜供应不足,我们就开荒种菜,入冬前把菜窖塞得满满的。野外训练、施工,我们采摘蘑菇、野菜改善生活。我们还练习吃糌粑、喝酥油茶,努力掌握高原生存的本领。

    ⑪到高原不久,强烈的紫外线、凛冽的风霜在我们的脸颊上烙下两块红红的印记,一眼看去,就像两朵燃烧的红云,大家管它叫“高原红”。面对高原的这份特殊馈赠,我们欣然接受。它是我们青春的印记,闪耀着青春的光芒。

    ⑫那年,上级给我们下达了一项艰巨的任务——修复墨脱骡马道。这条骡马道,是当时墨脱通往外界的唯一道路,也是墨脱人的生命之路。由于年久失修,很多地方出现了塌方,路基塌陷,人畜无法通行。接到任务,我们迅速开赴雅鲁藏布江下游,用铁锹、钢钎、十字镐等最原始的工具,向大自然宣战。⑬通往墨脱的路上,横亘着一座雪山,海拔4700米。B.5月,天空飘着大雪,地面积雪数尺厚,我背着一口30多公斤重的高压锅,与同样身负沉重施工工具和生活物资的战友们一道,踏着积雪,一步三喘地翻越大雪山。快到山顶时,一个近60度的陡坡挡住了去路。见此,大家解下背包绳连接在一起,组成“人串串”,前拉后推,一步一步艰难地往上爬。

    ⑭翻过大雪山,我们进入墨脱境内。此时,墨脱进入雨季,绵绵细雨一下就是一个多月。我们每天冒雨施工,身上从来没有干过。过量的雨水,污染了水源。喝了不洁净的水后,全体官兵开始拉肚子,一个个拉得形容枯槁,四肢无力。身体稍一好转,我们又投入施工。

    ⑮在墨脱施工,既要与天斗,还要与地上的旱蚂蟥斗。雨季,是旱蚂蟥最疯狂的时候。只要稍有动静,它们就会蹦到人身上,拼命吸血,每人每天都会在身上发现几十条旱蚂蟥。我们一边施工,一边捉旱蚂蟥。用手抓、用竹片夹、用烟头烫,什么办法都用尽了,但还是挡不住旱蚂蟥的攻击。等收工返回帐篷时,我们做的第一件事就是脱光衣服,赤条条地站在一起,相互捉身上的旱蚂蟥。

    ⑯经过3个月的顽强奋战,我们终于打通一道道险关,修复了骡马道。看到墨脱群众牵着驮满山货的一队队骡马走向山外,大家的脸上都露出了幸福的笑容。

    ⑰艰苦是成长最好的学校,吃苦是人生最好的营养。走过墨脱路,翻过大雪山,我感到再没有吃不下的人间苦,再没有踏不平的坎坷路。此后17年,我先后在不同海拔的多个岗位工作过。这期间,我曾饮山泉中毒、遭遇过车祸、被风雪围困,先后6次死里逃生。面对生死考验,我毫不畏惧,从无退缩。

    ⑱在藏工作期间,我从一名战士成长为一名军事记者,有幸走遍了西藏的山山水水,认识了无数年轻军人。他们同样把最美好的青春年华奉献给了西藏。嘴唇乌紫、指甲凹陷、头发脱落,是他们的青春印记;勇于战斗、敢于牺牲、乐于奉献,是他们的青春状态。他们最爱唱的歌是“什么也不说,祖国知道我..…"

    ⑲回望军旅岁月,令我最难忘的还是高原风雪在西藏军人脸上烙下的“高原红”。我想,那美丽的“高原红”,应该是雪域高原颁给西藏军人的最美勋章!

    1. (1) 请根据文章内容,梳理新兵的入藏经历和精神状态。入藏经历:乘车进藏→→严酷考验→烙上“高原红”→;精神状态:→坚持到底 →→欣然接受  →  勇敢顽强
    2. (2) 阅读时需要关注那些看似平常,实则富有表现力的词句。请在A、B两处画线句中任选一处,进行赏析式批注(提示:可以从修辞手法、描写方法、关键词语、语言特色等角度入手)。
    3. (3) 结合全文,探究题目“最美的勋章”的内涵。
    4. (4) 《解放军报》报社要为本文作者颁奖,请你借助知识卡片,结合文章内容,为其拟写一份“最美勋章”颁奖词,100字左右。(提示:可从时间跨度、身份转变、经历磨难、所做贡献、精神成长等进行创作。)

      【知识卡片】

      颁奖词的写作要点:①言简意赅,概括获奖对象最光辉的事迹及其体现的精神;②评价精准,要尽量以夹叙夹议、以议为主的表达;③饱含感情,要以第二人称或第三人称,直抒胸臆的方式;④富有文采,要尽可能灵动使用修辞手法,变换长短句式。

  • 7. 阅读下面文段,完成下题。

    传承诗词文化,坚定文化自信

    ①中国是诗的国度。《诗经》、楚辞、汉乐府、唐诗、宋词、元曲……为今人留下无数名篇,造就无比灿烂的中华诗歌文化。凡中国人,不论身处何方,从事什么工作,过着怎样的生活,几乎都熟读“春眠不觉晓”,能诵“床前明月光”,会唱“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诗词在我们的生命岁月里“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给心灵以美的熏陶,给生命以丰厚的馈赠,给人生以深沉的激励。诗歌已经融入我们的文化基因,成为诗意人生的写照、家国情怀的寄托和人类命运共同体意识的艺术结晶。传承好诗词文化,对安顿个体心灵、涵养民族精神和增强文化自信,都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②古典诗词生命力强,至今仍是温暖人、鼓舞人的文化力量。近10年来,除了从事古诗词教学和研究,我还参加多个电视文化节目的录制。在这个过程中,我深切感受到,每每需要为观众解读华夏文明的某个特质时,总是可以借助诗词做出迅速而贴切的传达,同时还富有审美意蕴。【甲】不仅如此,我还发现一个令人欣喜的现象:在互联网广泛普及、传播更加大众化的今天,诗词节目成为家庭成员之间的共同话题,推动文化的代际传承,为个人、家庭乃至社会带来温暖的文化力量。诗词还能转化成前行的力量,这也是伟大诗篇流传至今的原因。

    ③古典诗词内涵丰富,承载着民族凝聚力与向心力。【乙】在中华文明发展进程中,诗言志的传统一以贯之,诗歌也由此得到升华,成为传达理想价值、展现中华文化的重要艺术载体。我们的先贤,那些伟大的灵魂,他们经历再多的坎坷与磨难,也能够凭借诗词将个人命运与民族命运紧紧相连,实现对生命价值的内在超越。现代人也可以借中华诗词,对薪火相传的价值与信仰做出坚定而有诗意的表达。民族危难时,抗日志士慨叹“国破尚如此,我何惜此头”;改革开放中,先行者“弄潮儿向涛头立”。抗疫过程中,不论是支援物资上大写的“山川异域,风月同天”,还是医护工作者一句“岂曰无衣?与子同袍”,都有唤起抗疫决心的无穷力量。在朝气蓬勃的新时代,用中华优秀诗词涵养民族文化气质十分必要。健康的文化生态会推动社会良性发展,精神层面的和谐共振也会增强人们的幸福感,进而不断涵养民族凝聚力与向心力,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也就有了更为坚实的思想文化基础。

    ④古典诗词创新发展,能增强做中国人的志气、骨气、底气。诗词文化作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代表,在今天依然具有旺盛的生命力和时代活力。它是中国人的精神家园,是文化创新创造的宝贵资源。【丙】诗词有助于唤醒和发展青少年的母语感知能力,在语文教育中的作用不可替代。近年来,中小学语文教育加大了诗词教学力度。我们应抓住契机,充分呈现诗词之美,通过及时有效的正向反馈,让广大青少年真正爱上诗词,由此获得心灵的滋养、良知的启迪、创造力的激发,延续好中华文脉。大众媒介为传播诗词文化提供了有效助力。比如《中国诗词大会》《中华好诗词》等文化节目,激发了诗词文化热,越来越多的青少年选手从节目中脱颖而出,在同龄人中产生一定的示范效应,热爱诗词在当代青少年中逐渐成为一种时尚,为提高文化素养、坚定文化自信营造了良好社会氛围。在文化艺术领域,诗词文化转化创新大有可为。通过一声声诵读,唤醒情感记忆;通过美食、服饰和建筑设计,再造诗词意境;通过一部部专题片,在影像中重温经典;通过一本本图书,传承文明薪火。纪录片《跟着唐诗去旅行》挖掘文旅深度融合的可能;在影视剧中,越来越多的诗词文化元素被引入,丰富着艺术创作的文化质地。

    ⑤腹有诗书气自华。千百年来,中国人用诗词荡涤灵魂、滋养精神。在生活的各个角落、在生命的不同时刻,诗词都可以成为温暖人心、鼓舞人心的精神力量。我们相信,通过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无比丰富的中华诗词文化一定能焕发更加璀璨的光彩,进一步增强做中国人的志气、骨气、底气,陪伴我们诗意地栖居在神州大地。

    1. (1) 第④段画线句运用了哪种论证方法?有什么作用?
    2. (2) 请简要分析本文的论证思路。
    3. (3) 下面语句放在文中【甲】【乙】【丙】哪一处最为合适?请简述理由。

      《中国诗词大会》曾经以“花开四季”为主题,用一季10集的体量,展现我们“时间延续文明”的独特气质。小到描绘四季时序变化、二十四节气七十二物候的细密嬗递,大到回望历史的更迭起伏,总有海量的经典诗词供今人撷取挥洒。

三、古诗文阅读(共15分)
  • 8. 阅读下列语段,完成下题。

    【甲】崇祯五年十二月,余住西湖。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是日更定矣,余拏一小舟,拥毳衣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雪。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到亭上,有两人铺毡对坐,一童子烧酒炉正沸。见余大喜,曰:“湖中焉得更有此人!”拉余同饮。余强饮三大白而别。问其姓氏,是金陵人,客此。及下船,舟子喃喃曰:“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

    (张岱《湖心亭看雪》)

    【乙】从武林门而西,望保叔塔突兀层崖中,则已心飞湖上也。午刻入昭庆,茶毕,即棹①小舟入湖。山色如娥②,花光如颊,温风如酒,波纹如绫,才一举头,已不觉目酣神醉。此时,欲下一语描写不得,大约如东阿王③梦中初遇洛神时也。余游西湖始此,时万历丁酉二月十四日也。

    (袁宏道《西湖》)

    注释:①棹:划船。②娥:美人的秀眉。③东阿王:三国时期文学家曹植的封号,这里代指曹植。

    1. (1) 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

      ①湖中人鸟声俱( )②从武林门而西(  )

    2. (2) 把甲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
    3. (3) 《湖心亭看雪》写的是雪后的西湖,《西湖》写的是春天的西湖,试简单比较两篇文章写景方法有何不同。
    4. (4) 一篇佳作,往往只在从容淡泊的片言只语之间,便能让你感受到静如湖面的言语之下,那翻滚涌动的暗流。《湖心亭看雪》便是这样的文章。这篇文章,解读“暗流”的关键全在一个“痴”字。那么,作者的“痴”表现在哪些方面呢?
  • 9. 阅读《水调歌头》,完成下题。

    水调歌头 
    【苏轼】

    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兼怀子由。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 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1. (1) 此词是① (概括内容)之作,表达了对胞弟苏辙的无限怀念。词人运用形象描绘手法,勾勒出一种皓月当空、美人千里、孤高旷远的境界氛围,反衬自己遗世独立的意绪。在月的阴晴圆缺当中,渗进浓厚的哲学意味,以超然达观的思想排除忧患,终于表现出② 的情怀。
    2. (2) “古今一轮月,千载寄情思”从古至今没有间断过,月亮寄托着人们的美好祝愿,也引发人世间无尽的哀愁。下列诗句与苏轼所抒之情相似的一项是(    )
      A . 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李白《月下独酌》) B . 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李煜《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 C .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张九龄《望月怀远》) D . 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杜甫《旅夜书怀》)
四、名著阅读
  • 10. 请从下面两个小题中任选一题作答。

    ①请从下列人物中任选一个,仿照示例,提炼一对体现这一人物形象反差的词语,并结合名著内容加以分析。

    A.鲁智深(《水浒传》)B.祥子(《骆驼祥子》)

    C.尼摩船长(《海底两万里》)

    示例:唐僧的软弱与坚定:唐僧遇到妖怪时常常战战兢兢,如狮驼岭受阻时数次落泪,体现他的软弱;他取经之心从不动摇,如途经女儿国时不为美色所惑,不受蝎子精胁迫,体现他的坚定。

    ②艾青被称为“太阳与火把”的歌王,他常用“太阳”的隐喻,抒发对光明、自由、胜利的不懈追求。保尔·柯察金(《钢铁是怎样炼成的》)、江姐(《红岩》)、贝多芬(《名人传》)都能展现这些追求。请选择一位,结合作品剖析。

五、作文(50分)
  • 11. 阅读下面材料,任选一题作文。

    莫顿·亨特“走一步,再走一步”启示我们从小事做起,不断超越;遇到挫折,沮丧落寞时,宗璞激励我们“花和人都会遇到各种各样的不幸,但是生命的长河是无止境的”;喜获成功,志得意满时,诸葛亮告诫我们“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

    ⑴请以“语文教会我”为题目,写一篇记叙文。要求:①在横线上填写合适的内容,把题目补充完整,然后作文。②表达意图明确,内容具体充实。③600字左右。④文中请回避与你有关的人名、校名、地名。

    ⑵青春需要历练,人生态度决定成长方向。莫顿·亨特、宗璞、诸葛亮面对不同的境遇,得到不一样的启示。请你根据对上述材料的理解和思考,自选角度,自定立意,自拟题目,写一篇简单的议论文。要求:①观点明确,有理有据。②600字左右。③文中请回避与你有关的人名、校名、地名。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