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初中语文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湖北省孝感市孝南区十校联谊2019-2020学年九年级上学期...

更新时间:2021-10-15 浏览次数:63 类型:月考试卷
一、选择题
  • 1. 选出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 )
    A . 五四青年节前夕,身残志坚的蒋萌,被共青团中央授予2019年“全国向上向善好青年”。 B . 为了提升学生的身体素质,多年来我校坚持开展“阳光体育”活动,广泛得到社会的关注和家长的支持。 C . 一个国家的文化底蕴是否深厚,不仅在于它曾经拥有多少优秀文化,更在于它今天还能拥有多少优秀文化。 D . 世界各国都非常重视培养青少年的实践能力和知识水平,希望有更多的年轻人爱科学、学科学。
  • 2. 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词语,恰当的一项是(   )

    梅花傲雪绽放,它的孤高让世人_____;雄鹰搏击蓝天,它的价值得以完美展现;陶潜弃官采菊,种豆南山,他的形象光彩夺目;邓稼先毅然回国,功成“两弹”,他的伟绩_____._____人生的长度无法由人做主,_____人生的厚度可以因找准自己的位置而增加。

    A . 神往    家喻户晓    虽然    但是 B . 艳羡    举世瞩目    虽然    但是 C . 艳羡    家喻户晓    因为    所以 D . 神往    举世瞩目    因为    所以
二、现代文阅读
  • 3. 阅读

    晒书

    贺宽叶

    ①那年回到乡下老家,院子里的情景让我很是吃惊:满地都是书,一本本,一排排,一列列,摆满整个院子,只留出了窄窄的过道。风吹过来,书页波浪般哗哗翻动,阳光打下来,“波浪”有点炫目。泡桐淡紫色的花悠然飘落,钻进翻动的书页里,成了书签。母亲从书堆里站起来,挪开小马扎,摘下老花镜,慈爱地笑着说:“我给你晒晒书。”

    ②进城之后,两大橱子书我都搁在了老家,没往城里运。母亲主动担起了保管的重任。兄弟姊妹来拿书看,母亲都牢牢记在心里,催促他们按时归还。母亲上过“文化大革命”前的扫盲识字班,认识1000字左右,已经够用了。舅舅是文盲,出门举步维艰,由此母亲深知读书的重要性。家里用度再紧巴,只要我说买书,母亲总是东挪西凑及时给我钱。打小,农活再忙,只要我在看书,母亲绝不会派活给我。母亲在和左邻右舍闲聊的时候,总是有意无意地说一句:“我儿子在看书呢!”母亲的付出终于有了回报,我是村里屈指可数的考上大学跃过“龙门”的农家子弟。

    ③午后,我和母亲把书一本一本翻过来,晒晒封底那一面。母亲笑道:“我看看我的宝贝儿子看什么宝贝书。”说着,她拿起一本荷尔德林的诗集,翻开扉页上我的淘书小记念起来:“在暮色苍茫里漫步辽宁师范大学校园,于樱花树影里邂逅小书摊,一腼腆女生处理旧书,遇此书,半价购之乃去。1994年4月16日晚于大连。”母亲翻了一下内文,说看不懂,就放下了。她又拿起一本薄薄的白色封皮的书《乡愁的理念》,是董桥的,照例还是先念扉页上的购书小记:“逛大学扎堆的济南文化东路,往来皆年轻面孔,间或遇到面熟之老学生,颔首微笑。路东段三联书店济南分销店购董桥《这一代的事》及《乡愁的理念》,久慕董桥文名,今足愿矣。1992年6月2日。”母亲慨然叹道:“儿子啊,原来你跑了好些地方呀,我都不知道。”

    ④母亲捧着书,小心地翻阅着,轻声读着书上的小记,嘴角上扬,咯咯笑着喊我过去看她手中拿着的一本《酒徒》。多年前一帮书友聚饮后去庄君家小坐,趁庄君去沏茶的机会,我们几个书友纷纷去她的书橱前窃书。我一眼看见《酒徒》,抽出来藏到了包里。回家后打开,见扉页上有庄君龙飞凤舞之小记:“老贺赠王书一捆,王大醉,半夜醒来,探手入包,书尚在,安心睡去。”一本我送出去的小书,在辗转了近十年后,居然以“窃”的方式重回我的手上,真是奇妙。几乎每一本书都有来历,都有故事。整个下午,母亲一直笑个不停。

    ⑤那是在初夏,栀子花氤氲的香气里,我和母亲坐在书堆里,一本一本翻晒我喜欢的书。母亲用棉布仔细拂拭着,娘儿俩漫无目的地聊天,光阴在从书本上抬头、低头瞬间消失。栀子花开的时节,已经有点热,母亲用手背拂了一下额前的头发,冲我一笑,她的白发从发间探出来,让我心惊。

    ⑥多年以后,母亲因心脏病突发溘然长逝。那两大橱子书我经常抚摩、翻阅,心里时时升腾起无尽的思念。因为,每一本书上都留下了母亲的手印。

    1. (1) 通读全文,根据提示,在横线上补写相应的内容。

          →回忆母亲重视读书→②    →母亲去世→③   

    2. (2) 按要求品析语言。

      ①泡桐淡紫色的花悠然飘落,钻进翻动的书页里,成了书签。(品析加点词语)

      ②栀子花开的时节,已经有点热,母亲用手背拂了一下额前的头发,冲我一笑,她的白发从发间探出来,让我心惊。(从人物描写的角度赏析)

    3. (3) 选文第②段中“母亲在和左邻右舍闲聊的时候,总是有意无意地说一句:‘我儿子在看书呢!’”这句话写出了母亲怎样的心理?
    4. (4) 文章题为“晒书”,却详写了我与母亲一起读“小记”的事,有什么作用?
    5. (5) 作者爱读书、藏书,书也像阳光一样照进作者的心灵,可见,阅读对一个人的成长有着多么重要的作用啊,请写出一句完整的关于书或读书的古诗文名句。
  • 4.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列小题。

    自动驾驶塑造未来

    ①1939年,通用汽车公司在纽约世博会上展出了世界上第一辆自动驾驶概念车Futuramao此后,科技发达国家都开展了关于自动驾驶技术的初步探索和基础研究。作为人工智能最具商业价值的领域之一,自动驾驶产业广受热捧,发展迅速。国际电气和电子工程师协会预测,到2040年全球75%的新款汽车都将会是自动驾驶。自动驾驶在推动人类交通革命的同时,也必将塑造城市的未来。

    ②目前,世界各国正在积极开展自动驾驶技术的基础研究,抢占人工智能的竞争高地。2016年,日本发布《自动驾驶普及路线图》,允许自动驾驶汽车2020年在高速公路上通行。2017年,德国通过了针对自动驾驶汽车的法案,并于同年提出了自动驾驶指导原则。我国在2017年发布实施《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规划》和《国家车联网产业标准体系建设指南》。当前,我国在自动驾驶道路测试方面取得了突破性进展。2017年12月,深圳首次在开放道路上进行了无人驾驶公交的试运行测试,此后,上海、北京、重庆相继为自动驾驶测试车辆颁发了测试牌照。根据麦肯锡的研究,中国未来可能成为全球最大的自动驾驶市场。

    ③然而,目前国际上尚无统一的自动驾驶等级划分标准。我国正在积极制定自动驾駛等级划分标准。美国曾将自动驾驶技术分为5个等级。国际汽车工程师学会按照智能化程度将自动驾驶汽车划分为“完全人类驾驶、辅助驾驶、部分自动驾驶、有条件自动驾驶、高度自动驾驶、完全自动驾驶”6个标准等级。据比标准,当前配备自动驾驶功能的汽车几乎都在4级标准以下,且处于基本测试阶段。2017年,加利福尼亚常规公路测试公里数最高的自动驾驶汽车厂商,测试里程总数不超过40万公里,技术人员无干预的行驶里程也低于6000公里。此外,路测也仅限于乘用车场景,并没有实现多个行业都已经出现的应用场景的全覆盖,距离真正意义上“完全自动驾驶”的目标还有相当长的距离。

    ④作为交通领城的又一次重大革命,自动驾驶将面临一系列复杂的问题。一是自动驾驶的安全性问题。2018年3月,接连发生的两起自动驾驶汽车交通事故,敲响了自动驾驶的安全警钟。同时,自动驾驶汽车通过网络与外界实现大规模数据交互,一旦受到网络黑客攻击很可能失去车辆控制权。二是自动驾驶汽车的事故责任主体问题。可以预见,与传统的以司机为中心的责任认定相比,自动驾驶所引发的事故责任主体将会发生改变。随着汽车的控制权被逐渐交给计算机系统,汽车制造商相关产品供应商或者是乘用人,都有可能成为责任主体。三是自动驾驶引发的社会伦理问题。例如,在将要发生事故时,是拯教车上的乘客还是挽救路人?一旦自动驾驶汽车上路,必然面临上述这类伦理性难题,这些技术伦理价值导向一经确立,将成为自动化规则被大规模植入到自动驾驶程序,对人类社会产生重大影响。

    1. (1) 下列说法错误的一项是(    )
      A . 第①段列举通用汽车公司在纽约世博会展出世界上第-辆自动驾驶概念车的事例,引出了本文的说明对象。 B . 第①②两段中,加点词语“之一”和“相继”分别从范围和时间两个方面进行界定和说明,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 C . 第③段画线句,运用举例子和列数字,说明当前的自动驾驶汽车还没有达到国际标准统一规定的自动驾驶等级。 D . 可以预见,自动驾驶发展所引发的事故责任主体的改变,将给汽车保险行业的保险业务带来重大变化。
    2. (2) 本文围绕“自动驾驶塑造未来”从哪几个方面进行了说明?请简要概括。
    3. (3) 文章第④段,在说明顺序的安排上有什么“特点”?请结合具体内容简要分析。
  • 5. 阅读

        让生活常葆“诗意”

    姜重金

    ①几日前,无意间在水卡上看到一首小诗,是陆游的《赠猫》:“裹盐迎得小狸奴,尽护山房万卷书。惭愧家贫资俸薄,寒无毡坐食无鱼。”诗旁的配图是一位正在灯下伏案疾书的少年,一只小猫蹲坐肩头,专注地盯着少年手中的笔,图侧有小注:小猫似小友,凭肩看画图。作为同样爱诗的资深“猫奴”,我顿觉得遇知己,我想,那张卡片的设计者一定是一位爱猫如痴、有趣不羁又富有诗情的人吧。或许正是他的这份匠心,引得多少人会心一笑,为他们的生活多添了一抹“诗意”。那一刻我才意识到,原来自己的生活中处处都有“诗意”,哪怕只是一张水卡。

    ②但在现实生活中,对包括自己在内的多数人而言,“诗意”往往退居幕后。人们常常面临着各式各样大大小小的现实问题,或许处处碰壁、生计无着,或许鸡毛蒜皮、心烦意乱,或许遭遇挫折、焦头烂额,或许终日奔走、身神俱疲,觉得生活总是一团糟,哪里还有什么诗意可言?

       A   有人说,“人活一世,就像作一首诗,你的成功与失败都是那片片诗情,点点诗意。”不论外部环境如何,当你以一颗“诗心”去努力创造或挖掘身边的“诗意”时,生活给你的反馈也自然会不同。北宋著名词人苏东坡一生仕途多舛,被贬黄州期间一度生活困顿、思无所归,后来,他参禅悟道,逐步豁达,摆脱了内心的困境,东坡耕耘,与民为友,寒食诗帖,赤壁三绝,正是因为苏东坡在逆境中依然将生活过得诗意盎然,才能让他黄州五年在诗词、散文和书法上都成就斐然、傲视千年,足以为整个宋朝代言。

       B   “中国人的诗心一直都在,只是需要被激活。”诚哉斯言。生活无处不诗意。“诗意”的生活可以只是“意”,晨起早读闻钟,午后半盏香茗,夜半书月连襟,旅行沿途的风景,好友重逢的拥抱,吐露心声的随笔……人们常说,“生活中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当你放慢脚步、放开视野、放松心态,“诗意”或许就在眼前。

    ⑤“诗意”的生活,更可以多一点“诗”。想到宠猫,可以如陆放翁般“溪柴火软蛮毡暖,我与狸奴不出门”;想到小暑,可以如吕和叔般“闭院开轩笑语阑,江山并入一壶宽”;想到下雨,可以如李清照般“枕上诗书闲处好,门前风景雨来佳”;想到炎热,可以如王虚中般“何当一夕金风起,为我扫除天下热”。正如一篇人民时评中所言,“生活的平凡,挡不住内心里对诗意远方的向往……诗心是个人的,而诗意是共同的,诗歌里有的是古今一脉的文化印记,有的是慰藉人生的精神给养,有的是耐人寻味的审美趣味。”在诗词的国度里感受生命的温度和情怀,不正是生活中最美的“诗意”吗?

    ⑥“东风着物能多少,写入清诗句句新。”愿我们常怀“诗心”,常葆“诗意”,在喧嚣生活中追寻“诗意原乡”,在真淳诗意里守望“精神归处”,传递生活的点滴真情,守护住内心的那份安宁。

    1. (1) “其实不然”这句话是从画线处摘录的,你认为它应该位于A处还是B处?为什么?
    2. (2) 选出下面对本文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 )
      A . 日常生活中,“诗意”往往退居幕后,是因为人们觉得自己的生活总是一团槽。 B . 苏东坡能将生活过得诗意盎然,是因为他在逆境中依然能够参禅悟道。 C . 人们若能够激活自己一直都在的诗心,生活中也就无处不诗意了。 D . 只有常怀“诗心”,常葆“诗意”,就能守护住内心的那份安宁。
    3. (3) 本文作者主张让生活常葆“诗意”。如何做到呢?请你简要概括。
三、句子默写
  • 6. 按要求默写填空
    1. (1) 因思杜陵梦,  。(温庭筠《商山早行》)
    2. (2) ,山雨欲来风满楼。(许浑《咸阳城东楼》)
    3. (3) 面对人生中的困难和挫折,我们要像李白《行路难》(其一)里说的“” 那样,对未来充满信心和希望。
四、诗歌鉴赏
  • 7. 阅读

    (甲)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

    韩愈

    一封朝奏九重天,夕贬潮州路八千。

    欲为圣朝除弊事,肯将衰朽惜残年!

    云横秦岭家何在?雪拥蓝关马不前。

    知汝远来应有意,好收吾骨瘴江边。

    (乙)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刘禹锡 (唐)

    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

    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

    1. (1) 甲诗中“左迁”的意思是
    2. (2) 请你简要分析甲乙两首诗在情感方面的异同。
五、对比阅读
  • 8. 阅读

        (甲)至于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前者呼,后者应,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酿泉为酒,泉香而酒洌;山肴野蔌,杂然而前陈者,太守宴也。宴酣之乐,非丝非竹,射者中,弈者胜,觥筹交错,起坐而喧哗者,众宾欢也。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

    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树林阴翳,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太守谓谁?庐陵欧阳修也。

    (乙)予至扶风之明年,既而弥月不雨,民方以为忧。越三月乙卯乃雨,甲子又雨,民以为未足。丁卯大雨,三日乃止。官吏相与庆于庭,商贾相与歌于市,农夫相与忭于野忧者以乐病者以愈而吾亭适成。

    于是举酒于亭上,以属客而告之,曰:“五日不雨可乎?”曰:“五日不雨则无麦。”“十日不雨可乎?”曰:“十日不雨则无禾。”“无麦无禾,岁且荐饥 , 狱讼繁兴,而盗贼滋炽。则吾与二三子,虽欲优游以乐于此亭,其可得耶?今天不遗斯民,始旱而赐之以雨。则吾与二三子,得相与优游以乐于此亭者,皆雨之赐也。其又可忘耶?”

    (节选自苏轼《喜雨亭记》)

    [注]①扶风:凤翔府。②弥:整、满。③乙卯:农历四月初二。④甲子:农历四月十一。⑤丁卯:农历四月十四。⑥忭(biàn):高兴,快乐。⑦属:同“嘱”,意为劝酒。⑧荐饥:连续饥荒。

    1. (1) 选出断句正确的一项( )
      A . 农夫相与\忭于野忧者以乐\病者以愈而吾\亭适成 B . 农夫相与忭于野\忧者以乐\病者以愈\而吾亭适成 C . 农夫相与忭\于野忧者以乐病者\以愈\而吾亭适成 D . 农夫相与忭于野\忧者以乐病者\以愈而吾\亭适成
    2. (2) 选出加点字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 )
      A . 不知太守乐其乐也    予至扶风明年 B . 太守自也            太守 C . 明年,政通人和      三月乙卯乃雨 D . 杂然前陈者          不知人之乐
    3. (3) 选出对甲乙两文的理解有误的一项( )
      A . “伛偻”指老人,类似的词还有“黄发”等;“提携”指小孩,类似的词还有“垂髫”等。 B . 甲段中滁人之游,描绘出一幅太平祥和的百姓游乐图。游乐场景映在太守的眼里,便多了一层政治清明的意味。 C . 乙文中,从“弥月不雨”到“乃雨”“又雨”到“大雨”,雨患成灾,作者为老百姓排忧解难而喜,表现了作者与民同乐的大同思想。 D . 甲文作者紧扣一个“醉”字,一个“乐”字,抒发情感;乙文作者紧扣一个“雨“字, 一个“喜”字,体现了作者的民本思想。
    4. (4) 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⑴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

      ⑵虽欲优游以乐于此亭,其可得耶?

    5. (5) 结合文章内容说说两位文学家在政治上有何共同观点?
六、名著阅读
  • 9. 阅读《水浒传》片段,完成问题。

    不觉酒涌上来,潸然泪下,临风触目,感恨伤怀。忽然做了一首《西江月》的词调,便唤酒保,索借笔砚。起身观玩,见白粉壁上,多有先人题咏。宋江寻思道:“何不就书于此?倘若他日身荣,再来经过,重睹一番,以记岁月,想今日之苦。”乘其酒性,磨得浓墨,蘸得笔饱,去那白粉壁上,挥毫便写道:“自幼曾攻经史,长成亦有权谋。恰如猛虎卧山丘,潜伏爪牙忍受。不幸刺文双颊,那堪配在江州!他年若得报冤仇,血染浔阳江口。”

    宋江写罢,自看了,大喜大笑。一面又饮了数杯酒,不觉欢喜,自狂荡起来,手舞足蹈,又拿起笔来,去那《西江月》后,再写下四句诗,道是:“心在山东身在吴,飘蓬江海谩嗟吁。他时若遂凌云志,敢笑黄巢不丈夫。”

    宋江写罢诗,又去后面大书五字道:“郓城宋江作。”写罢,掷笔桌上,又自歌了一回,再饮数杯酒,不觉沉醉,力不胜酒,便唤酒保计算了,取些银子算还,多的都赏了酒保,拂袖下楼来,踉踉跄跄,取路回营里来。开了房门,便倒在床上,一觉直睡到五更。酒醒时,全然不记得昨日在浔阳江楼上题诗一节。当日害酒,自在房里睡卧,不在话下。

    (选自《水浒传》第三十九回)

    1. (1) ①这一片段写的是“浔阳楼宋江吟反诗”。作者借助哪些描写方法使宋江的醉态跃然纸上的?写出其中两种。

      ②联系《水浒传》内容,说说宋江“刺文双颊”是因为哪件事?

      ③从选文宋江写下的诗词中,你能读出他怎么样的内心状态和情绪?

    2. (2) 选出下列对名著解读不正确的一项( )
      A . 猪八戒原为管理天河水兵的天蓬元帅,因调戏嫦娥获罪下凡,后经菩萨点化,保唐僧取经,得成正果,封为净坛使者。 B . 鲁达豪爽直率,嫉恶如仇,却也粗中有细。他三拳打死镇关西,救了金翠莲父子,为躲避官司,出家当了和尚,后与杨志占领二龙山。 C . 当我们读到《艾青诗选》中“当黎明穿上了白衣的时候,田野是多么新鲜”这样鲜活的诗句时,我们不仅惊叹其非凡的想象力,还从内心激起了对“黎明”和“希望”的巨大渴望。 D . 《昆虫记》中“羊皮般坚硬的肮脏外套”是指螳螂的外骨骼,外骨骼的作用昰保护和支持体内的柔软器官、防止体内水分蒸发。
七、字词书写
  • 10. 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汉字

    生活是一道多元的方程,需要用敏捷的思维去求解;生活是一首昂扬的歌曲,需要用真挚的情感去演唱;生活是一篇精美的散文,需要用华丽的辞藻去抒写;生活是一则有趣的故事,需要用跌 dàng的情节去讲述。

八、综合性学习
  • 11. 综合性学习。

    学校开展“爱读书、会读书”为主题的综合性学习活动,请你参加并完成下面的任务。

    1. (1) [宣传读书活动]

      请你为活动拟定一则宣传标语。

    2. (2) [调查读书现状]

      读书兴趣及占比例

      读书计划及占比例

      关注点及占比例

      读书笔记及占比例

      深厚13%

      有计划11%

      写得怎样10%

      每读比做0%

      一般48%

      有时有计划32%

      怎么写的14%

      凭兴趣做24%

      无兴趣39%

      没有计划57%

      写了什么76%

      从不做76%

      分析上表,你得出的结论是:

    3. (3) [探讨读书方法]

      甲同学:网络时代,信息量很大,可看的书很多,但是,面对茫茫书海,我们不知从何下手。

      乙同学:我们现在太忙了,要做那么多题目,哪有时间读课外书?

      丙同学:我们读过很多书,但读后很容易忘记,留下深刻印象的不多。

      请你针对以上发言,给校长和同学分别提一条建议,注意语言的得体。

      ①向校长提建议:

      ②向同学提建议:

九、作文
  • 12. 请以“谁敢,就赢”为题作文。写一篇600字以上的文章,文体不限(诗歌除外)。

    要求:书写整洁,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地名、校名、人名,不得抄袭和套作。

  • 13. 阅读下面的材料,自选角度自拟题目作文。

    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论语》)

    责任完了, 算是人生第一件乐事。 (梁启超《最苦与最乐》)

    虽然我们的工作条件带给我们许多困难,但是我们仍然觉得很快乐。(艾芙·居里《美丽的颜色》)

    写一篇600字以上的文章,文体不限(诗歌除外)。

    要求:书写整洁,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地名、校名、人名,不得抄袭和套作。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